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

拼裝bricolage

quote
來源:
被忽視的「二創」內在
野性的思維
陳澄波
《觀看的實踐》第二章 觀看者製造意義
觀看的實踐: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
《觀看的實踐》導論與第一章 觀看的實踐

二次創作本身即帶有一種再詮釋的創作意圖,只是使用了共同的文本,會不會被追討商業目的的著作權而已。
在台灣,二創開始混雜了一種介於線性與團塊間的造型風格,文本是美國漫畫、好萊塢電影、英美影集,但是不管是閱讀順序,對話、手法,漫畫的構成卻是日本漫畫的閱讀習慣,要處理這樣的題材是無法輕易用拚貼來處理的,而必須消化才能達到熟悉的圖像閱讀品味,有種類似李維史陀指稱的拼裝修補。若不去挖角動漫畫自身帶有的創作能量,只在想枝尾末節的蠅頭小利,看到的只是市儈,沒有芯的展示和行為是吸引人的。

修補匠。
「博藝不精者」(Bricoleur)這個字源自於舊有的法文動詞bricoler。
相較於真正的工匠(李維史陀將之等同於工程師),這個人往往採用偏離正軌或「狡詐」的方式。
博藝不精者近似於「原始人的心智」,而工程師接近科學心智。博藝不精者的宇宙是封閉的,而且他往往被迫就手上所擁有的任何工具來從事工作,然而,工程師的宇宙是開放的,在於他能夠創造新的工具和材料。
然而,這兩者都生活在一個受限制的現實之中,也因此工程師被迫以類似於博藝不精者的方式,考慮這個先前存在的關於技術手段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組合。

觀看者製造意義
美學和品味
文化符碼(code)是觀看者詮釋或評判影像的依據;其基本價值觀念有二:美學和品味。(?)

將影像解讀為意識形態主體
芭芭拉.克魯格的影像挪用
詮釋者的有限行動力:影像意義是製作者、觀看者、影像(或文本)和社會脈絡的複雜關係創造出來的,任何單一成員不具有決定性的詮釋力。

編碼和解碼
影像的編碼:製作過程(第1次編碼)、置放特定脈絡(第2次編碼)。

挪用和對立解讀
將就使用的藝術:詮釋、拒絕和再造(文化挪用:「借用」和改變文化產物、標語、影像和時尚元素的一種過程)。

「影像是訊息的載體」抑或是「影像本身就是訊息」?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