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這個現象作為欣賞的基準:「空間>虛+實」
那麼即將在苗栗三芝被畫下安藤版圖的,龍巖人本的水之納骨塔,是我蠻喜愛的空間作品。
一如既往,安藤的作品給我的感覺是:不會讓我想到建築,而是設計空間(用非常直覺的閃過的意念來說),空間中可以感受時間(光、影、水、綠...等自然元素的介入造就出的吧),更誇張的說法是:他是四度空間設計師。雖然市面充斥著歌頌安藤的書籍或拿來炒作房地產各種噱頭,令我有點反胃,或許是犯上潔癖的毛病。
但是,當我第一次看到水之納骨塔的動畫示意影片,真的好感動,不須要文字的,只要跟著動畫中的攝影機的牽引,腦子就可以自動把自己經驗中的片斷貼到畫面中,或者說是,那些動畫中簡易的畫面,竟然多重交疊在腦中,自動自發的與過往經驗結合,成了個人獨一無二的感官經驗,右腦的接收、左腦尤衷的讚嘆。
場所,或是場域:
這個墓園選定在群山綿密山間,在前置時期會種滿滿的櫻花樹、培養大到可以自成一格的生態系,建築主體有一半都低調隱藏於地下。一般台灣的靈骨塔都做的很高,但這個作品使用了更貼近天地人和一的思維,建物高度不超過12米。到訪者首先會面向81mx81m圓型大水面,藉著經過環繞圓盤之上的走道,走道特地不做寬,似乎是刻意不讓人結伴而行,給已故人一個更寧靜的空間,同時像是走在水面上的,讓來訪者可以體會水之上的世界,在慢慢沿著坡道走進納骨塔。是種由空間去暗示的自然而然被激發出的意象上的行為。
內部空間的中心,為一個高15公尺圓錐形的骨灰室空間。螺旋狀的階梯平緩展開與各樓層連結,這邊使用了萬神殿式光線引入,雖然不是新招,但看起來與那種環境的配對仍是適合無比。室外與室內擁有一致與寧靜,戶外隨著時間季節的交替,與大自然相呼應。大水盤上的水,同時又向下奔流成為12公尺高的瀑布,瀑布自成水簾,可以暗示著循環不息,可以說是在世者與來世者之互動,或是各種關係。此外,水畔的櫻花樹林,於埋葬往生者時栽種,更關心到"後事之後的後世"。怎麼說,都是相當有東方價值觀、意念的,多重設計。
我在"真實的時間"裡那篇,提到了"真實",大概是個人感官上確實的感覺,對於"真實的空間","真實的"意義也可以這樣子套用在空間中,至少,在我這個時候,對於空間的感官,常常憑著直覺,追究直覺,構築在過往的經驗片段拼貼。
回歸開頭的那句話:「空間>虛+實」
這個作品的感覺還算符合吧。
1 意見:
唉,害我又再看一次.
你就那麼容易被感動歐,OMG!
張貼留言